老是有人问,“我家装的话要花多少钱?”这其实是个很含糊的问题,这不像超市买方便面或街上吃碗面条,可以直接得到明确回答。经过多次烦躁的讨论和冗长的解释,对这种问题我大致总结如下,首先要确定装机量,而决定装机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预算、用电情况。
空间的问题较容易理解,你要有向阳的、无(强烈)遮挡的、具备安装条件的地面、屋顶或者至少是南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具备条件的空间大小决定了最多能装多少。我们以多晶硅组件为例,平铺或近似平铺的话,每平米约能装150Wp。而考虑全年最大利用光照的话,要安装成最佳倾角,这就要根据地理纬度来测算了,具体算法很冗长,您可以百度搜索并花一两个月研究一些,或者登陆pv.hnkbte.com计算一下,这个网站是我为了应对这类冗长而重复的提问而开发的。另外强调的一点是,很多人的普遍想法是必须有屋顶或空地才能安装光伏组件,但这一点对以住楼房为主的中国居民来讲,并不具备普遍意义,而在南墙上安装,以类似雨檐的形式安装,则能适应更多的中国家庭。而且,南墙安装不像屋顶安装存在产权问题,也不会和太阳能热水器抢占空间,因此更具有普遍意义,有更大的推广意义。
预算不用多讲,分布式光伏电站根据规模大小,单价约在9-12元/Wp之间。这个单价跨度挺大,主要是电气结构和支架结构以及人工成本变化空间较大。如果使用更好的材料或安装方案,价格甚至可能更高一些。而如果规模较大,成本控制较低,也有可能控制在9元/Wp以下,此处的数据只是个经验数据,尚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具体分析。
用电情况要复杂一些,这要考虑家庭的用电习惯和用电量。
上班族在白天用电几乎为0,只有早上和晚上用电量较大。而居家型往往白天到晚上睡前一直有电量消耗。
光伏安装后,其发电量基本是靠天吃饭,人为能够产生的正面影响非常少。由于一般来讲,用电价格比余电上网电价要高,因此,光伏发的电量,家庭用掉的比例越大越划算。
但用电习惯是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不是随便就改变的,因此在居家型的家庭中,要多考虑用电、发电曲线的匹配。而上班族家庭的用电曲线和光伏发电曲线是基本互补的,因此其发电主要用于上网,此时用电、发电曲线的匹配程度就相对不太重要。当然,目前正在酝酿的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发展,会在白天产生很多待机用电,而且可以远程控制一些耗电工作在白天进行,因此,智能家居发展成熟后,和光伏分布式发电将成为绝配。
同样,光伏装机容量的大小,也决定了用电、发电曲线的匹配程度,如盲目追求光伏的装机容量,则会发电功率大幅超过用电功率,造成匹配度的降低,结果是“低价的卖电”相对于“高价户用电”更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收益。但由于目前国内的光伏补贴还算优厚,因此这些影响在家庭规模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并不特别敏感,具体还需要根据项目情况具体分析。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庭用电量非常大,超出了接地电价的第三阶梯标准。此时,其光伏的装机可以削去或减少其第三阶梯用电。以湖南为例,居民用电0.5283元/度,由于第三阶梯电价高出正常电价0.3元/度,三档电价最终结算为0.8283元/度。加上目前国家发改委承诺的0.42元/度补贴,则其收益为1.2483元/度。
此时,装机量在适宜范围以下,其收益率是基本不变的,而如果装机量过大,则有较大部分以较低价结算或以更低的入网电价结算,则会带来收益率的下降。但基于目前国内的住宅状况,在城镇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较低、发生程度较小。因此:一般来讲,平时用电量越多的家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越划算;用电、发电的匹配是很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匹配会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也更有利于光伏的推广应用。
基于以上论述,重新回顾家庭安装光伏的装机量问题。首先考虑的是安装空间和预算,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光伏装机量的上限。而在此基础上,盲目的多装光伏,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反而是装机量较小其投资回报情况较佳。在用电、发电的匹配的容量范围内,装机量减少不会带来收益的降低,而超出最佳匹配的多余装机量则会带来收益的降低。但在上班族的家庭中,装机量的大小对收益率的影响相对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