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疫情,我可能还是会忘记已经半年多没更新这个号了,原因是什么?生计,就和这次疫情下很多小微企业都很艰难一样,生计成为一个非常棒的借口。
这个公众号的开篇文章说了,这个号目标受众是哪些,快1年过去了,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甚至怀疑当初我的理想主义是不是有沽名钓誉之嫌。
2019年的光伏市场,和18、17、16、15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有人说,当然有啊,补贴快没了,我说,这是没出息的变化;有人说,同样尺寸19年较15年的功率足足增长了20%,我说,这是技术发展的规律;可能还有人说,市场成熟了成本也降下来,我说,且慢,成本真的降下来了吗?
对于消费者来说,单位面积下的初装投入下来了;但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成本反而增加了。考虑到这个号是写给光伏用户看的,不是写给同行看的,我先试图从消费者角度来研判2020年光伏走向,做一个预测。最后说说关于“成本增加”的思考:
1、依靠互联网流量获取新客的光伏公司,日子会愈加不好受,面临的竞争对手不是同样购买关键词的同行,而是你的供应商(这个要细品)。如果销售把握客户能力不足,将会遭受来自转型扩张做光伏的暖通公司的挑战以及用低价格一招毙敌的同行。会用百度的新客户,难道只知道百度?(品出来了吗?)
2、部分地区供电局已要求光伏系统加入防逆流设备,这将会是一把比发改委的补贴更有力促使成本进一步降低的利剑。户用指标和工商业竞价,都不会对市场带来太大的冲击,因为这些政策都属于“锦上添花”。但是若要求加入防逆流成为工商业光伏并网的硬性要求,最终收益的将会广大老百姓,我个人很期待。
3、以组件厂名义推出的独立光伏品牌,将会彻底失败。原因不表,之后我会单独出一篇文章,标题我都想好了《xxxx,你在怕什么》
流水帐写完了预测,那么思考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中国没有品牌的光伏公司?中国那么多做光伏的公司,为什么只有公司名字,而没有品牌?或者说,以前有,为什么哪些先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来想去,原因可能是成本失控。
举一个例子,15年,纯安装的外包人工成本是1元/瓦,而到了1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0.6元。降幅高达40%,有没有人去思考,为什么会降40%?
如果光伏安装,是一向技术活的话,参照焊工,你见过焊工的人工报价降40%吗?
如果光伏安装,只是一个略微有一点技术要求的活,参照家政服务,这几年阿姨们的每小时工资是涨了还是跌了?
如果光伏安装,是因为干的人多了的话,参照网约车司机,这几年打网约车便宜了?
既然所有成本都在下降,怎么就品牌做不起来呢?我认为是建立服务标准化的成本失控。举一个简单例子:一个老板,可以同时在一个村里同时开工建设屋顶光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却没办法在一二线的某一个城市里的十几个不同楼盘别墅商品房同时开工1户。服务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靠光伏老板,或者公司王牌技术员根本搞不定。
Solar Open Lab,或许应该可以帮的上一些些忙,比如涉及到售前的一些技术问题交给我们,光伏公司老板们只需招聘有销售经验的、会说话的、好看的小姐姐小哥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