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6月1日上海就进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阶段了,但应该还是有好些公司是端午假后再正式复产复工的,所以今天看到一句话,真的有被笑到:
“上海主力回来上班,A股气质立马不一样了。”
具体来看,沪深股指今日全线上扬,“锂、
光伏发电、芯”等热门赛道纷纷崛起,北向资金跑步入场,科创板后,创业板指也进入技术性牛市。盘面上,WIND显示锂矿指数大涨近9%,盐湖提锂、动力电池指数均涨6%左右,光伏股造好,龙头股放量上涨助推CRO板块,汽车股依旧火热,煤炭股稳步攀升,券商板块发力,地产股则显低迷。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28%,创业板指涨3.92%,科创50涨3.86%。大市成交1.11万亿元,上日为0.892万亿元。北向资金全天大幅净买入112.55亿元,近6个交易日连续加仓累计超400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50.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62.04亿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06)。
港股方面高开后震荡走强,尾盘在大市值科技龙头带领下指数放量直线拉升。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涨2.71%报21653.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4.64%报4601.95点。大市成交1385.16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15.02亿港元。科技龙头全线收涨,新能源汽车、有色、医药股走强,地产、水泥股延续跌势。(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06)。
具体来看看今天的市场热点。
深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
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EDA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引自金十数据)
深圳: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3%,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
深圳市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3%,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增加值百亿元级企业3-5家,十亿元级企业30家,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要素集聚、市场活力迸发的产业发展新生态。持续推进“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强核燃料组件和事故容错燃料等技术研发,开展四代核电前沿技术攻关。强化
光伏发电装备、电池片及组件、系统集成、电站建设运维产业链条。做大做优光伏逆变器、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等优势领域,着力推动光伏逆变器向高功率密度化、电网友好化和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新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引自华尔街见闻)
贵州:重点推进NDSD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MT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
贵州省印发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基金和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投放使用,60%投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现代化工、大数据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上半年投放60%以上、使用率达60%以上。重点推进NDSD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ZGSH50万吨/年聚乙醇酸(PGA)、贵阳大数据科创城、MT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磷化集团20万吨/年磷酸铁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引自同花顺财经)
中国5月财新服务业PMI为41.4,前值36.2
5月财新中国综合PMI录得42.2,高于4月5个百分点,显示近期疫情形势好转带动经济景气度回升,但疫情约束仍然明显。(引自中国证券网)
文旅部:2022年端午节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6%。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引自财联社)
节后第一天,在估值修复和景气向好的双重逻辑下,“锂、光、芯”等热门赛道纷纷走强。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些消息面利好对锂电、芯片的催化,早盘的一个“小高潮”——光伏板块的急拉升也是来自一则关税利好。
6月6日,据《华尔街日报》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由于通胀及可再生能源发展压力,白宫或将于周一宣布两年内不会对太阳能进口征收任何新关税。而在上周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接受CNN采访时亦表示,取消部分商品的关税“可能是有意义的”,有助于遏制美国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6月1日开始的美联储缩表。我们此前在《美联储也做心理按摩?》一文中讲过,Taper-加息-缩表是美联储政策收紧的组合拳,与大家这阵子已经比较熟悉的加息不同,缩表会减少美联储负债端的存款准备金以及逆回购项,可以简单理解为QE的逆向操作,通过抛售现有的资产回收市场上的美元。因为是直接抽走了基础货币,与提高资金成本的加息相比,缩表被认为是一种更严厉的紧缩政策。
据华安证券测算,美联储需要削减大约3~3.5万亿美元,但是考虑上一轮经验及美国当前经济形势,本轮缩表实际规模预计难以达到这一水平。而且虽然美联储紧缩路径会持续对市场造成扰动,但相较于加息,缩表对于美元流动性和美债的影响会更加直接,对包括美股在内的其他类别资产传导链条较长、影响较小,本身对我国的总体影响相对可控,国内市场主要矛盾仍然落在经济基本面上。
说回
光伏发电,事实上,自开启反规避调查后,来自美国光伏行业的舆论压力已不断升级。
Solarzoom报道,美国光伏行业协会、19名州长、85名国会议员曾在5月先后联名控诉“反规避调查给美国光伏产业及超过23万个就业岗位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美国现在选择“松口”,本质上也体现了中国在世界光伏供应链上的重要地位,因为对中国光伏的贸易壁垒,已经在其国内带来了一笔更贵的经济账。(相关阅读:《欧洲会有多需要光伏?》)
后续来看,考虑到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和全球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诉求,反规避调查等光伏贸易政策有可能会进一步松动,再加上现行供应体系下美国本土无法进行替代性生产,也不排除直接采取临时措施、恢复进口组件供应的可能。
如果本次反规避调查能够停止,单面组件只需缴纳15%的201关税,双面产品则无需缴纳关税。这样一来,继Q1、Q2强劲的欧洲、南美市场之后,北美市场也有望恢复活跃,或将驱动我国光伏产业Q3终端需求景气度再超预期。
再将目光转回国内,近期我国光伏支持政策也是密集发布。
在5月30日《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2030年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2025年屋顶光伏覆盖目标并推动新能源项目纳入REITs试点支持范围之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紧接着就在6月1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对光伏发电量的相关表述是“实现翻倍”。
这些宏观政策短期上有望继续驱动终端需求并提升板块估值中枢,长期来看也有助于将行业发展痛点“逐个击破”。
微观层面,硅料环节据硅业分会最新数据,国内多晶硅价格在短暂持平后重拾涨势,反映需求高景气;电池片环节技术迭代加速,主流厂商一方面加速布局TOPCon技术与产能,另一方面积极探索IBC和HJT路线,有望分别运用至分布式和大型地面电站两种场景,形成投产-规模化效应降本-持续扩产的良性循环。
两相结合,可以看出2022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尚未给产业链带来显著的负反馈压力,二季度以来产业链维持“量价齐升”状态,正在修正一季度末的市场悲观预期,有望推动二季度乃至全年业绩的一致预期上修。
据国家能源局,1-4月国内
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达到16.88GW,同比增长159%,其中4月份新增装机3.67GW,同比增长110%,环比增长56%;海关总署数据也显示,4月电池组件出口223.47亿元,同比增长71%,维持上涨态势。在此基础上,中信证券预计国内全年装机有望增至75-80GW,全球装机有望超230GW。
当前,光伏产业市盈率在40倍左右,处于55%左右的历史分位点(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6/06),随着景气度的持续提升,板块估值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光伏的长期配置价值方兴未艾。